有人說“三歲定終身”,事實上不盡然,因為三歲之前多半是生理需求,四歲以后心理需求才逐漸浮現(xiàn),因此這里特別匯總了最常見的5個寶寶教養(yǎng)問題,并進行深入探討,希望助爸爸媽媽們一臂之力,運用方法、加上耐心,培養(yǎng)一個聰明又乖巧的好寶寶。
檔案1:孩子驕縱、不聽話
小華是家里的獨生子,從小就被爸媽捧在手掌心,三歲大時每次媽媽帶他出門跟其它小朋友玩,他都會打別的小朋友,媽媽只好跟在后面不斷向別的媽媽道歉。媽媽講了不知道多少遍,要小華不可以沒有理由亂打別人,但小華就是不聽,在外面也完全不會收斂“家中小霸王”的習慣。當小華年紀再大一點,就更不聽話,媽媽一念他,他就頂嘴,有時甚至會怒罵爸爸媽媽,氣得爸媽想送他去住校,來個眼不見為凈,面對這種情況要怎么處理呢?
專家的叮嚀:身教重于言教,不要提供太奢華的物質(zhì)享受
對付驕縱、不聽話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對他太好,特別是無理取鬧時一定要制止。爸爸媽媽一定要立定原則,他要哭就任憑他哭,不可因為要求得一時安寧或者心疼哭鬧就放松原則。另外,孩子驕縱、不聽話可能跟教養(yǎng)方式不當或家里太富裕有關,全家大小都把孩子當作是小皇帝,凡事都順著他的意思,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會完全以自己的意思為意思,不聽話、嬌縱。
事實上,孩子有很多時候都是要從“挫折”和“忍耐”中學習,才能慢慢成長的,因此對于驕縱、不聽話的孩子,爸爸媽媽可以利用以下幾個方式教育他:
1、身教重于言教:
很多媽媽自己也是很驕,有大小姐脾氣、不會體貼別人,因此教出來的孩子也是一樣驕縱、不聽話。如果爸爸媽媽的態(tài)度和觀念也是很驕縱的話,孩子點點滴滴的學習,久了就很難不驕縱。要孩子不驕縱、懂事聽話,其實還是要爸爸媽媽以身作則,提供一個好榜樣給孩子學習。
2、要讓孩子學會忍耐
用日常生活來訓練孩子忍耐,例如:孩子想要看首輪的電影,媽媽叫他忍耐,等著看二輪電影。想去西餐廳吃牛排,媽媽就在家煎牛排給他吃。這不是錢的問題,只是孩子必須從小學習節(jié)制和安排,而通過生活上小小的訓練,將使他們的韌性增強。
3、不要提供太奢華的物質(zhì)享受
曾經(jīng)看過一位地產(chǎn)公司老板娘,家里有兩個保姆,大人在打牌時,孩子就被保姆帶著去最高檔的大飯店吃中飯、晚飯,孩子看到長輩也不會問安,對很多事情都不耐煩,他把奢華享受視為理所當然,對同學的平凡生活感到不屑。
事實上,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沒什么了不起,他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是爸爸媽媽疼他、愛他,所以無保留的給他的,在未來他的人生仍然是要靠自己努力,沒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平白得來。
4、不要把獨生子女寵上天
5歲的葳葳是家里的獨生女,葳葳爸與葳崴媽都對這個唯一的女兒寵愛萬分。有一次,葳葳爸媽帶著葳葳去公園玩,到了中午葳葳除了要爸媽輪流喂她吃飯之外,還抱怨個不停。吃完飯在公園里散步,不小心絆了一下的葳葳還罵爸爸為什么沒扶好她,葳葳爸啥也沒說就任著她罵。會教出這樣驕縱的孩子其實有部分原因是爸爸媽媽太過寵愛造成的,像吃飯時如果葳葳不想吃,就不讓她吃,不用等著哄著就怕孩子餓著;在公園被絆倒而罵爸爸,爸爸或媽媽就應該要立即糾正她,告訴她:“爸爸并沒有義務扶你,是你自己不小心跌倒的,爸爸扶你牽著,你應該要感謝,怎么可以再怒罵爸爸呢?”碰到這種狀況,爸爸媽媽都應該及時糾正孩子,以免養(yǎng)成她怒罵爸爸媽媽的習慣,大了就更難改正,到時候也只能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