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兒童發(fā)展狀況報告(2001年—...(3)
媽咪愛嬰網 ideagreen.cn 2007年05月11日 21:32:46
學率為99.95%。義務教育階段女在校生比例占48%。
開展救困助學。政府把幫助貧困家庭兒童就學納入各類扶貧計劃,對貧困家庭子女入學給予幫扶。全市希望工程共建學校31所,救助失學兒童達9137人。流動兒童、留守兒童援助的政策保障也進一步強化,近 10萬在城市生活的流動兒童進入了正規(guī)學校。全市6萬余農村雙親外出務工后留在家鄉(xiāng)的兒童的關懷教育和服務被列入“為未成年人辦實事”項目,以興辦家庭服務中心和托管服務機構,從生活、學習、教育等方面幫助留守兒童。社會各界積極捐資助學,教育公益活動廣泛開展。促進殘疾兒童教育。在成都0—14歲兒童中,有殘疾兒童5580 余人,占全市同齡兒童總數的34.6‰。成都市制定了《關于免除殘疾兒童少年雜費與書本費的實施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特殊教育工作的意見》,為改善殘疾兒童少年的學習條件提供了政策依據。以在普通學校附設特殊教育班和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的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格局已經形成。到2005年底,全市殘疾人特殊教育學校已達17所,比2001年增長20%,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47個,在校生總數(含隨班就讀學生)達4119人,全市盲、聾、弱智兒童的平均入學率已達 96.7 %。四、兒童福利兒童福利工作是兒童工作的特殊組成部分。目前,在福利院監(jiān)護養(yǎng)育的兒童共有739名左右。截至2005年底,由各級政府投資舉辦的兒童福利院 2所,監(jiān)護養(yǎng)育孤兒和被遺棄的病殘兒童 739 人,全市7 個社會福利院和部分農村敬老院,也監(jiān)護養(yǎng)育部分孤兒和被遺棄的病殘兒童。此外,還興辦了康復中心、弱智兒童培訓班、殘疾兒童康復站、社區(qū)康復站等為社區(qū)孤兒、殘疾人服務的組織。除政府和社會建立福利院撫養(yǎng)孤兒和被遺棄的病殘兒童外,還積極開展公民收養(yǎng)工作,一些孤兒和被遺棄的病殘兒童或由群眾寄養(yǎng),或由群眾依法收養(yǎng)。使這些喪失家庭的兒童重新得到家庭的溫暖,健康成長! 重視殘疾兒童的醫(yī)療和康復。成都市政府為幫助殘疾兒童恢復或者補償功能,增強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開展了“明天計劃”、“三項康復”(小兒麻痹后遺癥矯治、聾兒聽力語言訓練以及白內障復明)等工作。截至2005年底,共有3669名小兒麻痹后遺癥患者經矯治手術改善了功能,有效率達70%左右,其中20 %的康復聾兒進入普通幼兒園、小學學習;為2033名低視力兒童配用了助視器,提高了視力;使2443余名智殘兒童增強了認知和自理能力。目前,全市建立了313個殘疾兒童康復站、寄托所、訓練班。一些經過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已恢復或基本恢復了身體功能。對重度病殘兒童,福利院將其送往所在地區(qū)的醫(yī)院進行治療。近年來,經治療脫殘的兒童達 130余人。許多兒童福利院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下,擁有了較先進的醫(yī)療設施,以滿足兒童的基本醫(yī)療需求。開展群眾性助孤活動。政府倡導助孤活動,要求全社會都來關心和幫助孤兒健康成長。近幾年,群眾性助孤活動日益深入。社會各界關心兒童福利院,向兒童福利院捐款捐物,支持兒童福利院不斷改善養(yǎng)育、救治和教育條件。兒童福利機構2001年到2005年收到社會各界的捐款 1100余萬元。目前,所有孤兒得到入學資助。開展流浪兒童救助。成都市政府建立和完善了流浪兒童救助保護網絡體系。5年共保護性地救助流浪乞討兒童2萬人次。成都市在兒童的生存、保護和發(fā)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時也要看到,城市與農村之間、地區(qū)之間發(fā)展水平還很不平衡,兒童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困難,不少方面的情況還需要繼續(xù)改善。比如:在兒童的醫(yī)療保健方面,農村兒童的疾病發(fā)生率還較高,某些貧困家庭的兒童營養(yǎng)狀況還低于正常標準;在兒童的教育方面,一些貧困家庭中小學生的失學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在兒童權益保護方面,外來流動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城市流浪兒童的保護還需增強。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