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茯苓這個名字,多半是因為吃過茯苓夾餅。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茯苓除了食用以外,還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具有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等功效。xugu0
滋補名點———茯苓夾餅
茯苓夾餅是一種滋補性的傳統(tǒng)名點,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餅,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拌勻的蜜餞松果碎仁,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珍美甘香,風味獨特。茯苓夾餅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營養(yǎng)豐富,口味鮮美,具有滋養(yǎng)肝腎,補氣潤腸之功效,長期食用,可增強體力,養(yǎng)顏護膚。
800年前,茯苓夾餅就有歷史記載,“茯苓4兩,白面2兩早期開發(fā),水調(diào)作餅,以黃蠟煎熟”。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貴乎松,餅利于薄”的主張,后來餅就越來越薄。乾隆時山東孔繁臺家制的餅“薄若蟬翼,柔膩絕倫”。到了清朝中期,人們加了甜餡,用兩張餅合起來,中間夾以核桃仁、松子仁、瓜子仁等果料和蜂蜜,名曰“封糕”。相傳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飲食,廚師們絞盡腦汁,選來幾味健脾開胃的中藥,發(fā)現(xiàn)茯苓有益脾安神、利尿滲濕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為原料,配以適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烙成外皮,精工細作制成夾心薄餅。慈禧吃后很滿意,從此茯苓餅身價百倍。
抗癌成分———茯苓多糖xugu4
茯苓是寄生于松樹根下的腐生真菌,其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作用。它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其中藥用價值最好的當屬云南出產(chǎn)的茯苓稱為云苓。茯苓的藥用部位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名稱和功用。赤茯苓為茯苓皮層下赤色的部分,利濕作用強,治療小便黃赤,尿澀痛;茯苓皮為茯苓的黑色外皮,其利水作用較好,用于治療水腫、小便短赤;茯神為帶有松根的部分,安神利水作用較強,治療心悸健忘,小便不利;茯神木為茯神中的松根,能平肝安神,用于治療心區(qū)憋悶、失眠等;而朱茯苓則是用茯苓與朱砂加工炮制而成,寧心安神作用強,用來治療心悸失眠。
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檢測,茯苓的主要成分為茯苓多糖,約占干重的93%,不但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還有較強的抗癌作用。茯苓除了能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外,還具有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可治療多種惡性腫瘤。此外,茯苓還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能抑制胃潰瘍的發(fā)生,保護肝臟,防止肝細胞壞死,以及利水、降低血糖、鎮(zhèn)靜及抑菌等作用。
內(nèi)服慈禧最愛的補方
茯苓性味甘平,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被列為上品,言其“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有營養(yǎng)學家對慈禧太后的長壽補益藥方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她常用的補益中藥共64種,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中藥就是茯苓。現(xiàn)代藥理學檢測,茯苓含有大量人體極易吸收的多糖物質(zhì),對久病虛弱、食欲不振或體倦乏力、腹瀉氣虛的病人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茯苓還能促進鈉、氯、鉀等電解質(zhì)的排出,抑制腎小管的重復吸收,具有利尿健腎的作用。如果將茯苓與牛奶搭配食用,可以增強彼此的食療功效。xugu8
◆蓮子茯苓糕
材料:茯苓、蓮子、麥冬各等份
做法:茯苓、蓮子、麥冬共研細末,加入白糖、桂花適量拌勻,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寧心健脾,適宜于因心陰不足,脾氣虛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少食、神疲者。xugu12
◆栗子茯苓粥
材料:茯苓15克,栗子10枚,糯米30克
做法:將茯苓洗凈入鍋,加冷水,用小火煎半小時,棄渣留湯,加入栗子肉、糯米,再煮成粥食用。
功效:健脾益腎,利濕止瀉,適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腎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