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家庭生活的“中心”,父母對孩子細心呵護,關愛備至,使孩子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心理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走出家門,和同伴進行交往時,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差異,有可能引起心理上的失衡而表現(xiàn)為不允許周圍任何人對他有任何質(zhì)疑或否定,甚至形成不容許任何人在任何事情上比自己強的好勝心理。這是正常的心理表現(xiàn),但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才不至于發(fā)展成病態(tài)。
1、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一些父母以為要從小教會孩子競爭才能使他今后更好地立足社會。因此在嬰兒時期,媽媽就不失時機地開始引導。如“這是給寶寶的,咱們誰也不給”,等到孩子稍大些,開始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父母更要教孩子怎樣做才能不吃虧,并且要求孩子事事爭第一。其實這樣做會害了孩子。在群體中他往往不能被其他小朋友所接納,長此下去,他會遠離群體,縮小了交友范圍,最終陷于孤立。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包括以下幾點:
★不要事事爭第一,要允許別人勝過自己。
★競爭是為了找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更快地進步和取長補短。
★和小伙伴一起游戲和合作完成任務是十分快樂的事情。
2、正確地評價孩子。由于孩子年齡小,自我意識才剛剛萌芽,他不會正確而全面地評價自己和別人。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以父母和其他成人對他的評價為標準的。如父母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說他笨,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笨孩子,而父母經(jīng)常夸耀孩子聰明,孩子也就常覺得自己很棒。所以父母要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父母應該做到:
☆適度表揚,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每個孩子都喜歡受表揚和鼓勵。但是過分的表揚會使孩子形成不正確的自我評價,認為只有自己好,別人都不如自己。甚至當成人夸獎別人而沒有說他好時,他就難以接受。因此父母表揚孩子不要泛濫,不要泛泛而談“你真聰明”“你真能干”“你真棒”等,而要具體指出孩子的優(yōu)點,使孩子明白他為什么受表揚。如“今天我要表揚你,你會自己疊被子”等。
☆不要用感情替代理智。許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一朵花”,夸大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而忽視了孩子身上的毛病,這是最要不得的。父母要審視自己的做法,不要因疼愛和喜歡而隨意拔高對孩子的評價,以免孩子對自己形成不正確的評價。
☆適當指出孩子的短處。在評價孩子長處,肯定優(yōu)點的同時,父母還要對孩子適當指出他的短處,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小伙伴之間應該互相學習。
此外父母對待孩子還應有理智的態(tài)度。孩子在外爭強好勝,在父母前往往會有所表現(xiàn),如:若輸了就哭泣、發(fā)脾氣、生悶氣;贏了就洋洋自得等等。對此,父母要有一個冷靜的態(tài)度,正確引導孩子,使他逐漸明白:和小朋友比賽,想贏是可以的,但“贏”,贏在哪里?“輸”,又是為什么呢?不能夠?qū)⒆拥谋憩F(xiàn)置之不理或粗暴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