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孩子性格培養(yǎng)的明顯不同。
隔代撫養(yǎng)情境:孩子(五歲):我要喝水!
奶奶:好寶貝,杯子放得那么高,你自己拿不到,來,奶奶幫你倒上水,現(xiàn)在還太燙,我來吹一下再喝。你的手別碰杯子,奶奶喂你。
結果:孩子依賴性強,處處都不想自己動手,自己解決問題,且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別人。
矯正版: 媽媽(或爸爸)——杯子放在柜子里,自己去取吧!嗯,開水要倒在涼杯里過一陣子再喝,真聰明,來,媽媽也口渴了,再給媽媽倒一杯水來。
結果:孩子在媽媽的訓練下,自己不但學會取杯子喝水,還能為媽媽倒水喝。這樣就培養(yǎng)了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活小事上自己做決定,還能為他人著想,避免自我中心。
解決方案:父母適當?shù)貐⑴c到對孩子的帶養(yǎng)中,設置情境,在情境中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情境可以設置為多個,如家庭情境、社會情境、人際互動情境等。在情境中充分接納孩子,贊揚孩子,從側面給他適當建議,幫助他糾正行為中的錯誤,不斷提高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交際能力——新鮮刺激下的活力
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歡安靜而不喜歡運動與外出,而孩子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依賴于不斷地與外界接觸,激發(fā)其興趣,老人在給予孩子新鮮刺激,培養(yǎng)孩子認識事物、探究事物上的能力有限,還可能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應有的活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開闊的胸懷和活潑、寬容的性格。這樣長大的孩子,為人心胸狹小,不善與人交際,易產生交際恐懼癥。
隔代撫養(yǎng)情境:
孩子:姥姥,電視上一閃一閃的是什么?好奇怪呀!姥姥:別吵,姥姥要睡覺,你安靜一些,自己看吧。
后果:對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孩子變得懶散,缺乏活力,缺乏交際。
矯正版:媽媽:那是宇宙飛船在太空飛行,是人類很神奇的創(chuàng)舉。(媽媽繼續(xù)給孩子講關于太空探秘的知識,孩子被迷住了。)
結果: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激發(fā)了他的活力和好奇心,交談過程中語言能力得到培養(yǎng)。
解決方案:父母注意不斷給予孩子語言上、智力上的各種刺激,耐心地引導他們去探索外部世界,培養(yǎng)他們廣闊的視野和良好的言語交際能力。
安全感——連接親子的心理臍帶
孩子成長的早期環(huán)境直接影響到他成年后的感情關系和婚姻關系,決定了他與別人相處的安全感。如果他從小沒有形成良好的依戀關系,那么在他日后與他人建立親密和信賴關系方面就會出現(xiàn)障礙,比如與人的疏離感,親密焦慮,缺乏信任等等。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第一本能反應就是尋找母親的乳頭,這是他與這個世界的第一個緊密的、安全的聯(lián)系。一歲半之前,孩子需要最大程度地和母親相處,以建立母嬰依戀安全感,如果這個時候,母親不能照顧孩子,那么這種安全感將很難建立,孩子心里會充滿對失去愛的恐懼,導致他產生這樣的想法:—連我的母親都拒絕我、回避我,那么這整個世界都是不安全的。
很多父母把幼兒“粘人”視為缺點,學前專家特別指出,低幼兒“粘人”不僅不是壞習慣,適當粘人的寶寶還直接有利于將來的溝通和交流。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曹子芳教授指出,0至1歲半的寶寶多半會對父母產生依戀感。如果到了這一年齡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