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0;請”字與人溝通,自然而然會明白它該怎么使用。日本兒童生活研究所所長石井哲夫在《如何培育第一個孩子》一書中提醒父母,如果希望小孩有個良好的說話習慣,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說“請”、“謝謝”、“對不起”,因為這都是保持人際關系的良好基礎。
從事幼教工作的王永弘就舉自己為例,他每天早上開車出門,會主動跟車庫管理員問好、說謝謝,久了他發(fā)現(xiàn),女兒竟然跟他做同樣的動作,會揮著小手說:“謝謝,再見!”王永弘開心地形容,他從來沒教,是潛移默化的結果。
小孩口出惡言或說話不妥該怎么辦?
“你是豬,你白癡”、“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媽媽,這個新娘好丑”。當這些話冷不防從孩子的嘴巴出現(xiàn)時,爸爸媽媽窘得想鉆進地洞里。
理察.卡爾森在《別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書里說:“其實,孩子所說的話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傷害別人。”
但要避免出糗,父母要做的是持續(xù)教導適當?shù)男袨。因為?#8220;當孩子再大一點時,需要學的不再只是請和謝謝,而是以正確的態(tài)度處理和成人的關系,”理察.卡爾森提醒。
比如說,孩子在婚宴上當著新娘面說她很丑,媽媽可在事后告訴小孩,不一定要當場、馬上把所有的感覺講出來,如果只想說給媽媽聽,附在耳邊說就好。
也要教小孩將心比心,體會別人的感受與反應,可問小孩:“如果別人也這么說你,你會不會很難過?”如果會,就不要這么說。也提醒小孩,常常說這種話會得罪人,沒有人喜歡跟他做朋友。
假如是口出惡言,則可用引導式的問句和他討論,“你一定要用這個字嗎?”、“要不要換個字來形容你的感覺?”和小孩討論他的情緒感覺,教他、建議他用使其他文雅有禮的字,會比純然的斥責更有效。
如何教小孩說好話?
網(wǎng)路上曾有個笑話,一個每天要騎腳踏車送小孩上課的媽媽,有一次為了小孩的一句話興奮不已。原來,是小孩在上學途中,附在她耳邊說:“媽媽,你內向賢淑。”過了好多天,她才搞清楚,原來是小孩發(fā)音不清楚,把“逆向行駛”說成“內向賢淑”,但已經(jīng)讓媽媽高興好幾天。
也有個剛剛喪夫的妻子,每天以淚洗面。有一天,4歲大的女兒居然對她說:“媽媽,你不要再哭了,爸爸如果知道了會很難過,他喜歡看你笑。”她這才驚覺到,自己該振作起來。
的確,小孩的贊美或好話,常常在最恰當?shù)臅r刻發(fā)揮最好的效果。幼教專家都建議,教小孩從小說好話,不只是贊美別人,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關懷人、安慰人的能力。
當然,父母的身教還是最重要的,如果爸爸媽媽常講好話贊美人,小孩的嘴巴也比較甜。如果父母嚴苛批評,小孩也難說出好話。
除了身教,父母也可善用童書繪本。因為繪本里有許多故事比喻,還有許多人物角色,足以啟發(fā)他們的同理心、同情、憐憫與愛心,比講道理更容易培養(yǎng)孩子溫柔關懷的能力。
誠如斯賓賽所說:“禮儀訓練最終的目的,是要向孩子傳遞出“對人的需要關心以及學習合作”的精神。”從基本的打招呼問好,到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