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
媽咪,我好喜歡你的聲音!請不要停下來,我也在學習說話。
描述14
寶寶睡在爸爸和媽咪之間,盡量將兩只小胳臂伸得直直的,將爸爸媽咪隔離在有效的距離之外。
寶寶的悄悄話
爸爸媽咪請注意,現(xiàn)在是我睡眠時間,不是你們親熱時間。
描述15
見到某人,寶寶扭轉頭,盡量躲避某人。
寶寶的悄悄話
哦,拜托,媽咪說沒禮貌的寶寶不是好寶寶。我不能說我不喜歡你。不過,你還是知趣點,離我遠遠的吧!
描述16
寶寶大腳趾后伸,甚至腳板僵硬指向地板,或者腳趾輕度彎曲。
寶寶的悄悄話
媽咪,這是我疼痛的暗號。大腳趾后伸:疼痛不是特別厲害。腳板僵硬指向地板:疼痛劇烈。腳趾輕度彎曲:有點不太舒服。
貼心提示
以上列舉的只是一些嬰兒常見的新媽咪不太容易理解的體態(tài)語言。事實上,每個嬰兒傳遞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不管你養(yǎng)育一個寶寶還是多個寶寶,每個寶寶的出生對媽咪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寶寶總試圖以某種奇特而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向媽咪傳遞某些信息。因此媽咪要細心觀察寶寶,在養(yǎng)育寶寶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寶寶獨特的心理需要。
媽咪態(tài)度VS寶寶情緒
媽咪:對寶寶的體態(tài)語言十分敏感,能正確理解寶寶的體態(tài)語言并積極給予回應。
寶寶:對媽咪十分滿意,寶寶看起來非常舒心。寶寶在媽咪的積極回應下越來越多地使用體態(tài)語言,并因此變得更加聰明活潑。
媽咪:對寶寶的體態(tài)語言視若無睹。
寶寶:寶寶對媽咪的冷漠十分失望,失去“說話”的興趣,并日益沉靜呆板,長大后變得內向、孤僻。
媽咪:對寶寶的語言十分敏感,但因無法正確理解寶寶的體態(tài)語言而顯得手忙腳亂,對寶寶的回應顯得非常不得法。
寶寶: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寶寶看起來很不快樂并且越來越煩躁。
體態(tài)語言VS人際交往
體態(tài)語言:寶寶人際交往的初始方式
寶寶人際交往首先體現(xiàn)在寶寶與媽咪的交往,而體態(tài)語言是寶寶開始學習人際交往技能的最初方式。
比如,6個月的寶寶會張開雙臂,身體撲向親人,尋求親人的摟抱。而當陌生人想要抱他時,寶寶會轉頭將臉避開。
7-8個月時,寶寶會以拍手和笑臉表示高興,點頭表示謝謝,搖頭表示拒絕。
9-10個月時,寶寶會用小手指向自己想要的物品,或者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其他想法。
11-12個月的寶寶除了體態(tài)語言外,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簡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愿望。
從體態(tài)語言訓練寶寶人際交往技能
寶寶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越早越好。雖然寶寶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各種想法,但是寶寶的體態(tài)語言也是他表達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
* 做敏感媽咪
媽咪平時可以多觀察寶寶,在與寶寶相處的過程中細心體會寶寶各種體態(tài)語言的真正含義。并對寶寶的體態(tài)語言做出積極的回應。媽咪積極的回應會促進寶寶體態(tài)語言的進一步發(fā)展,同時也更好地調動寶寶人際交往的積極性。
* 笑的力量
笑是寶寶與人交往的基本手段之一。寶寶特別喜歡看媽咪微笑的臉龐,因此,媽咪在與寶寶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經(jīng)常逗寶寶笑,這樣既可以讓寶寶感受人際交流的愉悅,也可以增進親子關系,促進與寶寶的交流。
* 不要過分倚重體態(tài)語言
0-6歲是寶寶語言發(fā)展敏感期,因此,在寶寶發(fā)展體態(tài)語言的同時也要注意訓練寶寶的口語表達能力。畢竟語言才是人際交流最有效的工具。如果媽咪一直以體態(tài)語言為主與寶寶交流,就可能影響寶寶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專家建議,在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