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認識客觀事物,其實是每個年輕媽媽有意無意都在進行的。如,當媽媽從床上抱起孩子時,她就說:“來,媽媽抱”;這是教他認識“媽媽”,懂得什么是“抱”和“來”,當媽媽喂奶時,她會說:“寶寶吃奶!”如果是用奶瓶喂奶,她還會說:“看,寶寶的奶瓶來了!边@是教他認識“奶瓶”,懂得奶瓶可以用來吃奶。當媽媽放孩子上床睡覺時,她一面抱孩子,一面輕輕地說:“寶寶乖乖睡——”這是教他懂得這樣躺和睡覺,其實教育0—3歲孩子認識客觀事物是不太難的事,只要家長樹立了“要教育”的觀念,平時有意識地、積極地運用周圍所有的客觀條件,教育就會取得最佳效果的。
一是看、聽、嘗、摸、嗅。
半歲以前,主要是通過皮膚覺、味覺、嗅覺、視覺和聽覺等各種感官去認識事物的。在這個階段里,家長可以有計劃地結(jié)合生活程序讓他通過各種感官去認識事物,如茶杯、奶瓶、奶嘴,調(diào)羹,毛巾以及人體的手、臉和五官等。例如:教他認識燈,這樣每天重復多次,他就會對這些東西有印象了,由于經(jīng)常強調(diào)嬰兒身邊接觸的人的稱呼,半歲左右嬰兒一聽說奶奶、爺爺就用目光找,并發(fā)出笑聲。
半歲以后特別是滿一周歲的孩子,已逐漸能聽懂成人的話語,這時可以教他認識一些復雜的事物,還可以此事物與彼事物的簡單關(guān)系。如:開水是燙的,滴到皮膚上會痛。但別忘了盡量讓孩子親自嗅、嘗、看、摸、聽他正在學習的、認識的事物。
二是由近及遠。
半歲以前,可教他認識爸爸媽媽和經(jīng)常接觸的人,從父母臉上認識眼、耳、口、鼻等。同時拉他的小手摸認他自己的臉、五官、小腳等,然后逐漸擴展到認識他日常的用品衣物,認識家里的家俱,認識窗外的樹木、花草。
半歲以后,嬰兒可以經(jīng)常抱到院中,在門口去認識更多的人和物。如:汽車、自行車,到動物園去認識動物,認識一些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如風、雨、雪、冰等。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要不斷擴大孩子的視野。在教他認識事物的同時,要教給他這些東西的特征、作用等。如,對兩、三歲的孩子在教他認識碗以后,可用塑料碗、搪瓷碗、瓷碗作比較教育,讓他知道,這幾種碗都可以裝飯、裝點心、裝水,不同的是瓷碗一碰就碎,搪瓷碗掉了會掉搪瓷,塑料碗比較起來結(jié)實一些。
三是和教說話結(jié)合起來。
教孩子認識事物,要和教說話結(jié)合起來,半歲以前的孩子雖然他不會復述,家長還是要找機會教他,讓他腦中留有印象,把與客觀事物有關(guān)的信號不斷刺激他的聽覺,為將來開口說話奠定基礎(chǔ)。
半歲以后特別是1歲左右的孩子,他模仿成人發(fā)音說話的欲望比以前加強,家長教他認識客觀事物時,不僅要耐心教他不同事物的名稱,而且要求他復述。1歲半以后,除了能說出事物的名稱,還要模仿成人,句子的結(jié)構(gòu)越來越復雜。家長此時還可以教他說一兩句與此事有關(guān)的話語。
教說話時,家長的字詞要準確、精煉,否則,孩子難以識別那一長串話語中哪幾個字是你教他認的,如:要教他認“碗”。對1歲前的小兒只需說一個“碗”字,稍大就可以說:“這是碗”或“這是寶寶的碗”,進而:“碗里裝著大米飯(綠豆粥、餃子等)”,再復雜些,“碗里的飯很燙,碗里燙,寶寶不要端”。
四是采取綜合性教育。
孩子在認識客觀事物時,如果只得到一些知識和智力開發(fā),就太可惜了,家長應(yīng)抓緊時機對孩子進行綜合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