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語言的發(fā)展有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jīng)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義)、多詞句(用兩個以上的詞表達意思)和說出完整句子這么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語言教育時,應當了解這一規(guī)律,但又不能遷就他,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較高水平發(fā)展。
1歲左右的孩子語言發(fā)展處于單詞句階段,小兒常常發(fā)出一些重疊的音,如“抱抱”、“飯飯”等,結合身體的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愿望。如說“抱抱”時,他雙臂張開面向媽媽,表示要媽媽抱。而孩子長到1歲半以后,能用兩三個詞組合在一起表達意思,進人多詞句階段。開始時,能把兩個詞重疊在一起,如“媽媽抱”、“吃餅餅”等?斓2歲時,出現(xiàn)了簡單句,能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能說出“媽媽抱寶寶”、“寶寶吃飯飯”等。在這些發(fā)展階段中,孩子用的都是“小兒語”即“兒語”,這是因為其語言發(fā)展限制了他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大人因此認為孩子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者覺得小兒說“兒語”很有趣,故也用同樣的語言和孩子講話。如孩子見到小狗說“汪汪”,而父母則也用說“汪汪”來繼續(xù)教或強化孩子,這樣做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句子的時間。
不管孩子怎樣說話,做父母的都要用正確的語言來對答,用標準的說法來指導孩子的行為。如告訴他“小狗來了”、“大汽車來了”等。這樣,通過父母正確的語言示范,孩子就能較早地說出完整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