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寶寶如果聽力受到非常大的傷害的話,也會給我們的寶寶帶來非常大的安全的影響的,有五種行為讓我們的寶寶聽力受到非常大的傷害,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那么到底是哪五種行為呢?會不會給我們的寶寶帶來非常大的安全的隱患,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不同年齡段寶寶聽力發(fā)育情況
新生兒:
在其耳邊呼喊或發(fā)出其他響動,會引起嬰兒睜眼、閉眼、驚嚇、呼吸加快或減慢等一系列應激反應。
1-3個月:
寶寶聽到媽媽的聲音會笑,聽到有聲音會將頭轉向發(fā)出聲音的方向。
4-7個月: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聽到聲音時會發(fā)出聲音來回應,會用聲音來表達快樂和不高興。
8-12個月:
對講話的注意力提高,對簡單的語言命令有反應,能夠隨著音樂擺手。
1歲半:
寶寶能尋找隔壁房間的聲音,會簡單表達自己的需要。
2-3歲:
寶寶基本都能聽懂大人說的話,讓做什么也能夠照辦,能夠唱兒歌,敘述簡單的事情。
4-5歲:
寶寶可以分辨并描述不同的聲音,兒科醫(yī)生可以采用不用頻率的音調為孩子進行聽力篩查。
5種行為易損傷寶寶的聽力
·給寶寶穿叫叫鞋
很多小孩子都穿過那種會“唧唧”叫的鞋子,穿這樣的鞋子走去哪里,媽媽都能聽到,而且寶寶也會很高興。但“叫叫鞋”質量參差不齊,分貝過高、過于刺耳的聲音會損害寶寶的聽力。建議媽媽少給寶寶穿“叫叫鞋”。
·給寶寶玩發(fā)聲玩具
很多發(fā)聲玩具的音量很大,大人聽著都會覺得是噪音。寶寶在近距離玩耍,雖然他會對聲音感到好奇,但時間久了也容易對聽力造成損傷。所以,媽媽給寶寶買發(fā)聲玩具要選擇能夠調節(jié)音量,且音質較好的玩具。
·帶寶寶去KTV、電影院
有些媽媽喜歡唱K或看電影,便帶著寶寶一起去KTV或電影院度過親子時光。高分貝音響會損害小孩子的聽力,建議媽媽們少帶寶寶去吵雜的娛樂場所。
·給寶寶戴耳機
加拿大兒科專家提示,千萬不要給9歲以下的孩子,特別是嬰幼兒戴耳機聽立體聲音樂。
這是因為,嬰幼兒的聽覺器官正處在發(fā)育階段,器官組織還非常脆弱,若給嬰幼兒帶上立體聲耳機聽音樂,聲壓直接傳遞到很薄的鼓膜上刺激聽覺器官,使之異常興奮,長期使用容易造成聽覺疲勞,損害聽覺器官。所以媽媽別再給寶寶戴耳機聽音樂了,平時播放音樂給寶寶聽也盡量將音量調小吧!
·頻繁給寶寶掏耳朵
有些父母有掏耳朵的習慣,看到寶寶耳朵有分泌物便積極幫寶寶掏耳朵。頻繁給寶寶掏耳朵,稍有不慎可能造成寶寶耳道深處的鼓膜受損,影響寶寶的聽力。正常情況下,耳垢是會自行脫落,平時只要用濕毛巾擦拭外耳即可,不可頻繁給寶寶掏耳朵。
聽力對人的重要性,父母都知道。而父母要做的是停止損傷寶寶聽力的行為,為寶寶的聽力做好防護。
對于我們這五種行為也應該及時的避免一下才是最好的傷害,我們寶寶的聽力給我們的寶寶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安全的隱患,所以在平時的時候按照正確的方式才能夠保證我們的寶寶身體更加的健康,平時按照上面所說的這樣的方式來做,才能夠及時的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的健康恢復了健康的狀態(tài)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