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小寶寶喝完奶后常常打嗝不止,小胸脯一震一震的,輕者打嗝幾分鐘即可自行消失,重者可能會導致嬰幼兒臉色發(fā)青、呼吸困難,以至影響睡眠。
小寶寶為什么會打嗝呢?
這是因為正常小兒與成人一樣,在胸腔和腹腔之間有一層很薄的肌肉,稱為“膈肌”,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開來,起到分隔和保護胸、腹腔器官的作用。
不過與成人不同的是,嬰兒是以腹式呼吸為主,膈肌還是嬰兒呼吸肌的一部分。當膈肌收縮時,胸腔擴大,引起吸氣動作;膈肌松弛時,胸腔容量減少,引起呼氣動作。
當嬰兒吃奶過快或吸入冷空氣時,都會使植物神經(jīng)受到刺激,從而使膈肌發(fā)生突然的收縮,導致迅速吸氣并發(fā)出“嗝”的一聲。當有規(guī)律地發(fā)出此種聲音時,這就是所謂的嬰兒打嗝了。
寶寶打嗝的常見原因
1、寶寶自身胃部發(fā)育不成熟引發(fā)打嗝。這種偶爾打嗝是正常的,隨著寶寶的生長,會逐漸緩解。
2、護理不當導致寶寶受涼。寶寶突然連續(xù)打嗝,而且打嗝聲高亢有力,一般由寶寶著涼所致,也就是俗話說的 “喝了冷風”而誘發(fā)的打嗝。
3、消化不良。如果寶寶打嗝時有一股酸腐異味,這就證明寶寶可能是因為消化不良而引起的打嗝。媽媽可以給寶寶拍拍背或讓寶寶喝山楂水,幫助寶寶通氣。
4、吃得過快或驚哭后吃奶。在這種不恰當時機的哺乳也會誘發(fā)打嗝。
當寶寶打嗝不止時,按以下幾個穴位,可以有效緩解:
特效止呃穴位
第一步:清胃經(jīng)
位置:胃經(jīng)位于大拇指第1指節(jié)橈側(cè)緣。自腕橫紋至拇指跟成一直線。
推拿方法:用拇指指端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根為清胃經(jīng),直推300次。
功效作用:可以和胃降逆,適用于降逆止呃逆。
第二步:推板門
位置:位于手掌大魚際中部
推拿方法:將小兒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魚際處暴露,按摩時用右手拇指端橈側(cè)從腕橫紋處推向拇指指根處。
次數(shù):約100—300次。
功效作用:推板門可以寬胸利膈,可以寬胸止呃。
第三步:按壓內(nèi)關穴
位置:將小兒伸臂仰掌,內(nèi)關穴在小兒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處的凹陷中。
推拿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指端按壓穴位,進行刺激產(chǎn)生酸脹感,以小兒可以耐受為度,按壓10-20次。
如何預防寶寶打嗝?
1、避免寶寶進食過快。吃母乳的寶寶,如果媽媽奶水充足,喂奶時可以輕夾住乳頭,控制奶液的流速,如果是喂奶粉,則要注意奶嘴孔不能過大,奶液要先滿住奶嘴,以免吸入空氣。
2、不要在寶寶過度饑餓或哭得很兇時喂奶,也是避免寶寶打嗝的措施之一。吃奶時要有正確的姿勢體位,還要記得每次喂奶后一定要給寶寶拍嗝。
3、新生兒在打嗝時,可用玩具引逗或放些輕柔的音樂轉(zhuǎn)移注意力,可以減少打嗝的頻率。
溫馨提示:
如果寶寶頻繁打嗝,并伴有食欲差、體重減輕或頻繁嘔吐的情況,應及時帶寶寶就醫(y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