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孩子糾結于到底是選順產還是剖腹產的時候,你是否好奇心作祟,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生孩子的?真像電視劇里演的,被子一蓋披頭散發(fā),躺著用力用力用力…(好羞恥…)?或者像《太子妃升職記》里惡搞的跪著“拔蘿卜”?其實,據記載,古人生孩子的姿勢遠遠不止一種,生孩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
一、古人生孩子,豎式分娩最受推崇
·何為豎式分娩?
《諸病源候論·婦人將產病諸候》中記載“婦人產,有坐有臥”,意思就是古代婦人生孩子,有坐著,也有躺著的。但古代婦女首選的生孩子方法是坐著生。坐姿分娩屬于受古代孕婦推崇的“豎式分娩”,豎式分娩有多種姿勢有站立式、蹲式、跪式、坐式。也就是說,古代孕婦生孩子,有“坐著生”、“站著生”、“跪著生”、“蹲著生”等多種體位。看到了吧,古代生孩子的姿勢也是五花八門的。
·為什么不躺著生?
我們都知道古代衛(wèi)生條件極差,生孩子真的就是鬼門關走一遭。我們現在固定的思維是躺著生舒服,其實,生孩子這件事兒,怎么生都是不舒服的,并且躺著生并不是特別利于產婦用力。而對于盡人事多聽天命的古代人來說,豎式分娩的優(yōu)勢比臥式分娩可以大很多,受地球引力作用,更容易生產,大大減少了難產幾率。現在也有很多產婦會選擇豎式分娩,跪著生,這在國外還是比較普遍的。
豎式分娩在古代受全世界推崇
南宋時期:有圖為證,重慶大足石刻中有副“分娩圖”,反映了南宋產婦的生孩子方式,即是典型的豎式分娩方式:分娩時至少有兩人助產,其中一人從后面抱住孕婦的腰,另一個人準備接生。
古埃及:古埃及法老宮里有一幅浮雕,所描繪是末代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就是埃及艷后)分娩場景,女王所采用的便是豎式分娩中的“跪姿”。
二、古人生孩子,也有剖宮產
剖宮產就是咱們俗名的剖腹產,這也不是近代才有的事情,三國時期就有。
有史為證,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楚世家》中,就明確記載:“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翻譯:吳回生了兒子陸終,陸終的老婆生了6個兒子,個個都是剖腹產。也就是“坼剖而產”。這段記載發(fā)生在公元前2400年,遠遠早于西方各國。
再以后,在南朝歷史學家裴骃所著的《史記集解》中,也記載了一條剖腹產記錄:公元224年,當時的皇帝是魏文帝曹丕,汝南人屈雍的妻子產子時,“從右胳下水腹上出”,這就是“剖腹產”。據說,產婦剖腹產后,“平和自若,數月創(chuàng)合,母子無恙。”
還有一個古代的名人,中國上古時的治水專家、夏朝的創(chuàng)立者大禹,也是剖腹產!吨駮o年》“帝禹夏后氏”條中寫道:“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紐……”修己就是大禹的母親,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修己在石紐(今四川汶川))剖腹產生下了兒子大禹。
西方關于剖宮產的記載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據傳,公元前715~前67年,古羅馬頒布了《剖宮產律》,規(guī)定死亡的臨產婦或孕婦,必須剖腹取出胎兒方可埋葬。這可能就是尸體剖腹產術的起源,這一法令維持了兩千余年。
雖然古代人生子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畢竟條件有限,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古代女性多死于生產的原因了。如此想來,現在我們的孕媽咪是多么的幸福,雖然生產之痛不可避免,但是生子之事,已經盡人事 > 聽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