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注意傾聽他人說話并能連貫地說出游戲中的語句。
2、引導幼兒愉快地參加游戲活動,在游戲中體驗按指令活動的愉快。
教學準備:
草地背景圖,小傘、大象、鴨子、青蛙、小鳥、動物等活動教具,頭飾(大象、蝴蝶、青蛙)各兩個,實物雨傘、動物卡片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1、(出示草地背景圖)天氣真好,小動物們都到草地上來玩了。看!誰來了?鴨子是怎么來的?(走來的)那我們就叫它是走走的朋友吧。猜猜還有哪些朋友也是走來的?(大象、企鵝……)2、(出示兔子)誰來了?兔子是怎么來的?還有什么朋友是跳過來的?(青蛙、袋鼠……)我們叫它是跳跳的朋友。
3、還有什么朋友來呢?(小鳥)它是怎么來的?猜猜還有哪些朋友也是飛來的?
4、看圖說說:走走的朋友是誰?跳跳的朋友是誰?飛飛的朋友是誰?
二.基本部分1、小動物在草地上玩得真高興,突然轟隆隆天要下雨了朋友們要淋濕了,怎么辦呢?(出示教具雨傘)傘兒說:轟隆隆雷響了,嘩啦啦下雨了,傘兒傘兒撐起來,飛飛的朋友請進來。傘兒請什么朋友進來?
2、學習短句:轟隆隆雷響了,嘩啦啦下雨了,傘兒傘兒撐起來。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打雷、下雨、雨傘。
3、幼兒和老師一起讀短句,分別請"跳跳的朋友進來和飛飛的朋友進來"雨傘下避雨。
3、小組游戲:教師扮傘,請個別幼兒戴上頭飾進行游戲。
4、集體游戲:發(fā)動物卡片每人一張,幼兒看清楚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動物,是什么朋友?教師撐雨傘進行游戲。請幼兒注意聽傘兒請什么朋友進來。
三.結束部分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動物們回家了。(收拾學具)幼兒學小兔跳出活動室。
教學活動反思:
小班語言游戲《傘兒傘兒撐起來》是我從電腦上"搜"下來的。當然也經(jīng)過了我的一番修改才形成了這樣一篇活動方案。我設計的語言游戲活動主要以層層遞進、由淺入深,以開心、有趣的游戲形式來完成的。5月10日上午,我在本園的小2班執(zhí)教了這一活動。由于準備的材料豐富,孩子們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幼兒對"走走的朋友"、"飛飛的朋友"、"跳跳的朋友"掌握的很好。大部分的幼兒都能積極參加與活動中去,也體會到語言游戲的快樂。當然在活動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
1、在活動實踐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不應該放在認識"XX的朋友"上,而應該放在引導幼兒角色進行游戲上。
2、在開始部分占用的時間長了點,有些拖拉、不夠緊湊。
3、教師的觀察。應變能力這不夠強,碰到一些突發(fā)事情處理不好。如"在念短句--轟隆隆打雷啦,嘩啦啦下雨啦,有一個幼兒說--淅瀝瀝下雨啦"教師并沒有及時評價或表揚、肯定這一幼兒運用豐富的語言詞匯。
4、在集體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雖然孩子們的興趣很高,但是這里也存在著一些教師忽略的小細節(jié):交代游戲玩法還不清楚;幼兒自己拿著一張動物卡片,根據(jù)老師(傘)的指令進行避雨,這時可以讓小朋友相互檢查進對了沒有;還可以讓小朋友拿什么動物卡片就做相對應的動作(走、跳、飛)進行游戲?梢哉f雖然進行了游戲,但是游戲玩得還不夠深入,既然孩子興趣高,可以多玩兩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