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兒童心理學也認為,3歲兒童的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比較協(xié)調(diào),也有了自理的愿望,家長應該多提供鍛煉的機會,而不是一味的包辦代替,阻礙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fā)展。作為老師,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我們在一日活動中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激發(fā)幼兒嘗試自理的興趣。
故事、兒歌對孩子具有無窮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與動物深深感染著孩子。因此我們經(jīng)常給孩子,講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瑯瑯上口的兒歌。例如:我們給幼兒講了《漏嘴巴的大公雞》的故事以后,幼兒都紛紛表示:不要做個漏嘴巴。在進餐時,都能把自己的飯菜很快地吃完,飯粒都不撒出來,活動室里干干凈凈的。我們就是這樣,通過類似的文學作品中生動的情節(jié)、鮮明的形象來感染和影響幼兒,使幼兒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許多的事情,從而激發(fā)幼兒生活自理的興趣。
二、教會幼兒進行自理的方法。
為了能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應當教給幼兒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辦、代替。例如:剛開學時,有的幼兒洗手的時候喜歡玩水,會把自己或旁邊小朋友的衣服弄濕了。為了教幼兒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不弄濕衣袖。教師一邊教一邊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們會這樣說: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頂上,別讓袖子滾下來。洗手時我們編成了順口溜:“擰開龍頭弄濕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變泡泡,再用清水沖干凈,關上龍頭甩甩手,拿個毛巾擦干手。”就這樣在老師的有意引導下,幼兒都學會了正確地洗手方法。為了教幼兒學穿衣服,我們就編了一首兒歌:“學穿衣,不困難,關鍵分清正反面。小標簽,臉兒向外,雙手攥緊向后翻。左一下,右一下,小手使勁往里鉆。系上扣,翻好領,穿好衣服就去玩兒!”就這樣孩子們邊說邊做,現(xiàn)在都會自己穿衣服了。所以,教給幼兒正確的方法,才能讓幼兒終身受益。
三、提供幼兒練習自理的機會。
孩子都是在不斷探索和學習中成長的。我們要為他們提供嘗試的機會,相信他們的能力。
1、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區(qū)域活動,給幼兒更多的鍛煉機會。
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小班幼兒特別喜歡邊說邊玩,抓住這一特征,我們就把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寓于區(qū)角活動之中,把生活中常見的操作和情境縮小化、游戲化,比如,我們在操作區(qū),我們投放了一些化妝瓶讓幼兒擰擰蓋蓋,還放置了瓶娃娃和豆類小勺等,讓幼兒做喂寶寶的游戲,在理發(fā)屋放置一些娃娃頭、梳子、吹風機、手絹、小發(fā)卡等,讓孩子們給娃娃洗臉、梳頭、穿衣等,在巧手角中,投放線軸、編織等等。通過設計一系列生活工作,讓孩子在區(qū)角活動中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到生活體驗,得到生活能力鍛煉。;另外,我們在設計活動時,還遵循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同一活動不同層次,難易結(jié)合。如:在感官區(qū)的配色活動中就分了顏色與顏色、顏色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三個層次,在巧手角的繞線活動中有單一的繞線軸和按顏色繞線板等等,孩子們可根據(jù)自身的能力自由選擇。通過這些區(qū)角,不僅讓孩子們感受了有趣的故事,更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給幼兒分配一些小任務。
孩子雖小,但是我們不能低估他們做事的能力,我們應放手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可以請幼兒做一些簡單的值日生;早晨幫老師一起給桌子和椅子排排隊。上課幫老師發(fā)發(fā)書,油畫棒等。中午幫老師發(fā)發(fā)勺子,分分飯碗,午餐后一起收拾餐桌等。下午幫老師一起發(fā)點心,整理自己或同伴的衣服。幼兒對這些活動都很感興趣。常常會聽到孩子搶著說:“老師讓我來幫他。”“老師讓我來送飯。”……3、組織自理能力的比賽,激發(fā)鍛煉的積極性。
為了能更好的激發(fā)幼兒掌握好自理能力,并且檢驗幼兒掌握自理能力的情況,我們組織了多次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賽。例如:“吃飯比賽”,比一比哪個幼兒吃得又快又干凈。吃得又快又干凈的幼兒可以得三顆紅五星,吃飯有進步的幼兒也可得一個棒棒點。每次午餐孩子們都積極地把自己的飯菜吃完,然后高興地把空碗拿給老師看,從而會得到老師的“棒棒點”獎勵。我們還組織了“穿衣服比賽”、“穿鞋比賽”、“扣紐扣比賽”……正是這些比賽,既激發(fā)他們鍛煉的積極性,又展現(xiàn)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四、堅持鍛煉幼兒自理的能力。
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需要我們要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如此。不能今天讓幼兒學習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明天嫌幼兒做得不好或添麻煩,就包辦,代替了。孩子特別好模仿,有時你在調(diào)顏料時,孩子會有興趣地嘗試一下,這時,你可以讓孩子試一下,別擔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煩、幫倒忙。另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經(jīng)驗,在操作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不小心打翻顏料或弄了一地的水等。這時,我們應多鼓勵,少指責埋怨,以保護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我們還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閃光點,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總之,只要放開我們關愛的雙手,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相信孩子,經(jīng)過磨練他們一定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