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班幼兒來說,科學活動常規(guī)的培養(yǎng)顯得特別重要。它是幼兒順利進行科學活動的前提條件,孩子們只有養(yǎng)成了良好的科學活動常規(guī),才能保證科學活動更好的開展,保證孩子們能夠更好的獲得科學知識。本學期,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對幼兒的科學活動常規(guī)進行了研究和培養(yǎng),包括以下幾點:
一、學習聽取簡單的指令。
科學活動中學會聽指令,并學習按照要求去進行操作和觀察。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使科學活動朝著目標而努力,因此我班在三月份重點給孩子鞏固了聽指令的學習常規(guī)。
比如:科學活動《堆高》中,我要求孩子“把你們拼搭好的作品放在桌子上,不需要的材料收回簍子里,然后找一個空位子坐下來吧。”這一要求就是指令,孩子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下面環(huán)節(jié)的進行。當然,這一要求在其他各科教學中也同樣是一個基本的常規(guī)要求,是養(yǎng)成孩子各種良好習慣的前提。只有在各科教學和日常生活中滲透這一點,孩子才能更快的形成良好的習慣,才能保證孩子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科學活動中,觀察活動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队腥さ墓茏印返幕顒又,教師就提出:“每人找一個管子,說一說你手上的管子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什么形狀?”久而久之,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就會有明顯的提高。
其次,擺放和整理活動材料是十分重要的活動常規(guī),讓孩子明白自己操作的材料要收拾好才能離開,這樣既可以使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也方便了別人。這一要求在各項活動,特別是生活活動中成果更加明顯。
二、幼兒嘗試大膽、主動的回答問題。
1、選擇幼兒熟悉、生活化的活動內容及材料,引起孩子的興趣:
。1)活動內容:
為了吸引孩子,提高孩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我們對每次科學活動的教案嚴格把關,并根據(jù)我班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進行了修改和調整,以讓幼兒更好的開展活動!逗猛娴氖印贰ⅰ秳冃Q豆》等都是幼兒熟悉的活動內容,幼兒會參與興趣更大。
。2)活動材料:
首先,活動材料應更加形象生動。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對抽象的內容很難理解,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形象生動的活動材料更加感興趣。我們在活動中提供材料時充分注意了這一點。《光腳旅行》中,我們事先布置好幾種場地,如:水泥地、海綿地、草地、地貼、地毯、石子地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所熟悉的場地,更能夠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其次,活動材料應該簡單、更加生活化。
小班幼兒活動材料的選擇不能夠太復雜,這樣就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導致幼兒對活動本身不感興趣,而被材料的復雜所干擾。
另外,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沒有中、大班幼兒豐富。因此,在為他們提供材料時,應該更加注意到他們的生活經驗,選擇他們所熟悉的、經常用到、或者看到、接觸到的材料,這樣才能夠更加吸引孩子,引起他們的探索欲望。比如:《好吃的西瓜》活動中,西瓜、餐巾、點心盤、刀、抹布等等材料都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孩子們看到了這些就會覺得更加親切、會更愿意擺弄,起到更好的活動效果。
再次,活動材料應該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最近發(fā)展區(qū)。
提供活動材料時,任何材料都應該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最近發(fā)展區(qū)。小班幼兒的活動材料應在幼兒的操作中起到最大的作用,所以要考慮到許多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兩點之外,還有許多的地方是需要引起關注的,但是不管如何,都是圍繞一個目標,就是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最近發(fā)展區(qū)。只有這樣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教師提問考慮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適合幼兒現(xiàn)有水平:
首先,圍繞幼兒的興趣點,對提問進行調整。
在教師提問上,我們緊緊圍繞幼兒的興趣點,比如:《誰的力氣大》這一活動中“為什么有的人可以搬動積木,有的人卻不可以呢?”“我們是身體的什么地方用力。”“我們用力氣還可以干什么呢?”等等就可體現(xiàn)這一點。從結果來看,從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和動作入手,幼兒有了比較深刻的體驗之后,與別人交流的愿望更加的強烈了。
其次,提問設計應該簡潔、具體化。
由于小班幼兒自身經驗的限制,對比較抽象、復雜的詞語難以理解。因此,教師的提問更加應該注意到簡潔和具體化!秳冃Q豆》中,“蠶豆是什么樣子的?”等等,這樣孩子們就能更好的理解和回答問題。
再次,教師增強提問的藝術性和生動性。
要想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必須增強提問的藝術性和生動性。孩子們對提問感興趣,就會自然而然的去傾聽他人時如何回答的。《剝蠶豆》中,“剝開蠶豆的外衣,里面是什么?”這樣的提問比較生動,適合小班孩子。
3、以鼓勵、表揚等正面教育形式幫助幼兒樹立自信:
在幼兒操作和觀察之后,我充分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開始注重自身語言、語氣、語調上的變化,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孩子們能夠自然的隨著我的教學思路去想,去說。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發(fā)現(xiàn)我班的孩子能夠主動地回答老師的問題了。
在《我的小手》中,我要求孩子們去觀察自己的手,并說一說:“你的小手是什么樣子的?” “你是怎么用你的小手去玩的?”當孩子們回答出來,哪怕是說出一種簡單的特征或者一種玩法,我都給以了表揚,鼓勵孩子再動腦筋去想。長期之后,孩子們獲得自信,就敢于更加大膽、主動地參與到討論中,才會更加主動地回答問題。
三、幼兒學習整理操作材料。
及時整理操作材料這一活動要求應從最初就要開始培養(yǎng),讓孩子明白自己操作的材料要收拾好才能離開,這樣既可以使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也方便了別人。這一要求在各項活動,特別是生活活動中成果更加明顯。需要我們在每一節(jié)課、每一次活動中都要注意培養(yǎng),只有堅持,才能讓孩子們的這一行為變成一個自然而然的、自發(fā)的習慣。孩子形成良好的整理材料的習慣,各項活動將會開展更加的順利,孩子也能更加投入的參與到活動中去。
四、幼兒學習認真傾聽他人講述。
1、教師以身作則,做好表率:
教師在活動中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自己首先要在別人說話時認真傾聽,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會認真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