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目標
、蓖ㄟ^觀察、比較等方法尋找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生活中仿生現(xiàn)象的有關經驗。
、餐ㄟ^游戲,增加對生活中仿生現(xiàn)象的了解,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
二、活動準備
、泵拷M一份操作材料:帶鋸齒的樹葉。
、掺敯嘣熹徴n件
三、活動過程
⒈引導幼兒感知樹葉有鋸齒的特點。
、懦鍪緲淙~,要求幼兒輕輕地摸一摸,仔細地看一看,小心地在手上劃一劃,找一找樹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
、埔龑в變河懻
A.你發(fā)現(xiàn)樹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
B.樹葉的邊緣有什么?像什么?
、怯變涸俅斡^察樹葉邊緣鋒利的小鋸齒。
、葎偛拍銈儼l(fā)現(xiàn)了樹葉特別的地方真聰明,古時候也有一個聰明人,他的名字叫魯班。
、膊シ耪n件,引導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有關仿生現(xiàn)象的初步經驗。
、艃A聽《魯班造鋸》的故事
⑵提問
A.魯班發(fā)明了什么?(鋸子)
B.鋸子有什么用?
C.他是怎么發(fā)明的?(出示樹葉)。
D.鋸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樹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魯班受到茅草的啟發(fā),發(fā)明了比茅草更加鋒利的鋸子。就象我們今天看到的鋸齒邊的樹葉。事實上,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機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啟發(fā)才制造出來的。
、惩ㄟ^競猜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引起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⑴請幼兒猜一猜這些發(fā)明是受了什么動物的啟發(fā)?
A.魚網(蜘蛛網)。 B.母子雨衣(袋鼠)。
C.變色龍(迷彩服)。 D.蝙蝠(雷達)。
(2)幼兒操作
小結:你們想做個"小小發(fā)明家"嗎?那好!請你們平時多去觀察周圍事物,想一想他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模仿這種特點能發(fā)明什么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什么好注意,趕快來告訴老師,好嗎?
附故事:
古時候,有個聰明人叫魯班。他不但回蓋房子、會造橋,還會制造工具。
一天,魯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尋找木料,突然腳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叢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滲出血來。
"怎么這不起眼的茅草這么鋒利呢?"他忘記了傷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細細端詳,發(fā)現(xiàn)小草葉子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小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帶有許多小鋸齒的工具來鋸樹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頭鋸開了嗎?那肯定比用斧頭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魯班請鐵匠師傅打制了幾十根邊緣上帶有鋒利的小鋸齒的鐵片,拿到山上去做實驗。果然,很快就把樹木鋸斷了。
魯班給這種新發(fā)明的工具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