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弟子規(guī)》呢?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后經(jīng)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編成1080個字的《弟子規(guī)》。清中葉以后,此書最為流行,一度成為私塾的必讀課本,是啟蒙養(yǎng)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閑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guī)》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學生,再廣泛來講,“弟子”可以說是每一個人。人“活到老,學到老”,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學習。既然都在學習,理所當然就是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圣賢人的學生。“規(guī)”就是規(guī)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guī)范。
此ppt多媒體課件總共14頁,請往下拉點擊下方按鈕進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