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幼兼顧年輕父母想說服老人時,往往站在對孩子好的角度去說,比如:“這樣不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但這樣的說法容易讓老人產(chǎn)生逆反心理:難道我是故意對孩子不好嗎?因此,在和老人討論養(yǎng)育問題時,不妨老幼兼顧,既為孩子考慮,又為老人著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問題,也許事情更容易解決。如果遇到強勢的老人,你可能無法說服他,他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誤,那么就不妨以柔克剛,讓老人體會到因為自己的讓步而使你不再為難,他們會很有成就感。
【兵法運用】彤彤2歲多了,每次吃飯還都是奶奶追著喂,這讓媽媽十分煩惱。有一次,奶奶在追喂中不小心磕了自己的腳。彤彤媽知道后跟婆婆進行了推心置腹的談話:“媽,您年紀大了,這樣滿屋子追著彤彤跑是很累的,萬一磕著碰著我們心里很過意不去。而且,您每次喂完她自己也吃不好飯,時間長了胃該壞了。咱們還是鍛煉孩子自己吃吧?!”彤彤媽的話讓婆婆聽了很受用,她開始和兒媳婦一起琢磨起了讓孩子對吃飯感興趣的點子。
7、轉移引導對象有很多事,矛盾的焦點并不在老人身上,也許只是導火索由老人引發(fā)。那么就要冷靜一下,掐斷導火索,回過頭去找真正的矛盾焦點。
【兵法運用】
● 爸爸版 歡歡爸是個超級球迷,這個周日上午又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歡歡跑來找爸爸玩,爸爸心不在焉,沒看好孩子,歡歡一下子碰到了桌子上。兩個母親聞訊趕來,婆婆見此情景,反而說教起了媳婦:“你就不應該讓他看著。”歡歡媽甚是委屈,但是她什么也沒跟婆婆爭執(zhí),而是決定轉戰(zhàn)“地下”,私下和老公溝通,讓他知道當爸爸的責任。
● 孩子版 樂樂要喝水,奶奶趕緊給倒上,并叮囑她:“現(xiàn)在還燙,你別碰,一會兒奶奶喂你。”媽媽不愿意孩子這么被溺愛,四體不勤。于是她繞過婆婆這樣引導孩子:“寶寶,杯子在桌子上,熱水要涼一會兒才能喝,你可以用手指輕輕地碰杯子外面試試燙不燙,過一會兒再嘗一小口。正好,媽媽也口渴了,我也倒了一杯,一會兒咱倆一起試。”
8、常談心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大家因某種緣分走到了一起,那么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應該相互體諒和關懷。平時多與老人交流,不要總說孩子的事,多多溝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于在雙方有矛盾時相互理解和寬容。
【兵法運用】小美媽媽每天回家,都要和婆婆一起聊會兒天,說些家長里短的事,報紙上和電視上看到的新聞,小區(qū)鄰居的家庭瑣事。其實小美媽媽是個電腦工程師,對這些話題并沒有多大興趣,但她會認真傾聽婆婆的講述,還要夸張地回應。因此,小美媽媽和婆婆的關系特別融洽。這雖然表面上看似與育兒無關,但若與婆媳聊得來,很多育兒問題也就容易說通了。
9、善意的謊言很多矛盾,有時候只需一個玩笑、一個善意的謊言就能輕松解決。尤其是對于物質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節(jié)儉過來的,當看到為孩子花費過高時,會覺得不值。此時不妨來個善意的謊言,使其安心。比如,給孩子用稍貴些但是品質高的用品時,不妨跟老人把價格說得便宜一些,或者盡量說是打折、特價、單位發(fā)的、朋友送的等等。
【兵法運用】小雨爸媽平時都特別忙,只有周末花“重金”帶孩子去上上親子課,好讓親子時間的含金量更高一些。但同去的姥姥打聽到了親子課的收費標準之后,就嘮叨不斷。小雨爸爸意識到了這點后,一是有意識地讓老人看到孩子上親子課后的進步,同時告訴她,這是自己的一個朋友開的,只是象征性地收他們些錢。姥姥也就不再那么計較了。
10、冷處理對于老人在育兒上的一些錯誤做法或說教,有時候不必爭個面紅耳赤,冷處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輕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對老人的指責、不滿權當沒聽見就好了。不過,適當?shù)臅r候,撒撒嬌,表示自己很無奈什么的,老人的氣也就消了。
【兵法運用】佳佳2歲,開始在家里翻箱倒柜。奶奶看孩子把抽屜里的東西翻得到處都是,很是頭疼,總是指責媽媽慣孩子,什么也不管。而佳佳媽媽其實早有應對,她已經(jīng)把重要的抽屜都上了安全鎖,佳佳能拉開的抽屜里面的不是紗巾、衣服,就是一些對孩子沒有傷害、又好收拾的物品。媽媽覺得這會兒正是孩子好奇心強、想探索的時候,不必強行管制孩子。但對于婆婆的抱怨,她既不生氣也不回嘴。婆婆嘮叨一通,也就作罷了。
在養(yǎng)育中,沒有絕對的對錯。當老人執(zhí)意堅持自己的觀點或做法,而這種做法又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時,年輕父母則不妨做點讓步;如果是原則性問題,那么在堅持己見的同時,也要講求溝通方式,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得理不讓人。老人幫我們帶孩子,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幫助,應該盡量讓他們感到寬心、肯定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