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孩子是跟著家長的話兒長大的。礪智文化說:家長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航標!不同表達卻寓意相同的兩句話,道出了家長的語言在孩子成長的作用。一句話可以毀掉孩子,一句話可以成就孩子,家長需要用心斟酌后再說。千萬不要頭腦一熱,口無遮攔,說了;冷靜下來后,想想,后悔死了。但礙于自己的面子,還不好意思向孩子承認錯誤,就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
下面列出"毀掉孩子"和"成就孩子"的四句話,請捫心自問,看看自己經(jīng)常說嗎?
"傷害孩子"的四句話:
1、"這像是你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兒嗎?!"
當一個5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哭,或者一個4歲的孩子拒絕在公共汽車上老老實實地坐著的時候,他其實就是在做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應(yīng)該"做的事兒。當然,如果孩子表現(xiàn)得更加成熟、懂事、得體,父母會十分滿意和高興,但當你要求他"合理"時,你實際上在沒有弄清楚為什么他會出現(xiàn)這樣"不合理"的行為的原因之前,就說出了這樣帶有責(zé)備性質(zhì)的話。這時,你真心關(guān)心的,其實是孩子帶給你的影響(讓你尷尬或者難堪)。真正地去關(guān)心他的感受,理解他并給他足夠的體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為覺得在這里很煩悶?或者他餓了?
2、"你真是個沒用的孩子!"
和孩子開玩笑,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開發(fā)他的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諸如"你又忘記了擰緊瓶蓋,你是不是沒腦子。!"這樣的"玩笑"卻很可能讓孩子感到受傷或者氣餒。盡管有些父母想,這樣嘲笑一下孩子,也許會對他將來承受更多人際關(guān)系的復(fù)雜會有幫助--他會因為有過這樣的"訓(xùn)練"而變得"堅強"!這是錯誤的。作為孩子的父母,你的任務(wù)是愛他、支持他、幫助他、引導(dǎo)他,而不是應(yīng)該把這種裝腔作勢的"挫折訓(xùn)練"隱藏在"玩笑"里。如果心里并不是真心覺得他很蠢很沒用,那就請你不要那么說。
3、"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家的孩子一樣。!"
這種把孩子與別人比較的方式,最直接能達到的效果就是,讓孩子自己覺得像個二等公民,同時加劇他與其他人的對立情緒。也許父母是想通過這種比較讓孩子能更聽話或者更努力地學(xué)習(xí),但它除了會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會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說他不行,他就會越覺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時也要正視孩子的弱點。引導(dǎo)孩子關(guān)注自己的行為,發(fā)揚或者改進,才是正確之道。
4、"別跑!你會摔跟頭的!"
也許父母自己認為自己的關(guān)心和提醒簡直是無微不至了,可你的這種警示其實在告訴他"我已經(jīng)預(yù)見了你會摔跟頭的"--這會讓孩子覺得很沮喪,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就會遭遇失。"跑了就會摔跟頭")!其實你可以叮囑他"把鞋帶系好了再出去玩兒",這時你談?wù)摰氖撬男樱茄b備的準備,而不是孩子的"無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發(fā)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會忽視你的提醒,因為他覺得,你根本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成就孩子"的四句話:
1、"你來決定……"
如果你要讓孩子來做什么事情,或者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你可以說這樣的話--"你來決定吧,……"給他一個清晰的認識:我自己決定了我的行為,同時對我自己的行為負責(zé)。比如,你的孩子正和他的伙伴在家里瘋鬧,你可以對他們說:"這樣大聲會影響到鄰居的休息,那么你們來決定吧,是安靜一點兒呢還是到外面去玩而?"如果他們已經(jīng)選擇出去玩兒了,但5分鐘后他們還在屋里大喊大叫,你就可以接著說:"你們剛才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到外面去玩兒了,不是嗎?"這樣做,既可以教會孩子明白選擇就意味著承擔(dān)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總是充當一個約束他們的壞警察的角色。你選擇了,并且對它負責(zé),這就是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