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時我到美國看望表姐一家,結(jié)識了他們的鄰居利婭。利婭是以色列人,為人開朗大方,臉上總是帶著微笑;利婭自己帶著兒子拉米爾在美國生活,獨立承擔(dān)了撫育孩子的重任。
都說猶太人非常有智慧,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會不會也有一套?我開始不知不覺地觀察利婭和拉米爾,希望能夠發(fā)現(xiàn)猶太人精明的頭腦在幼兒時期家庭教育的秘密。沒多久,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
那天,拉米爾從幼兒園的接送車上回到家,正和我聊天的利婭馬上迎了出去,陪他一起走進了房間。進門之后,利婭問拉米爾:“今天你提問了嗎?”拉米爾連連點頭!澳敲,你都問了些什么呢?”利婭繼續(xù)問他。拉米爾開始復(fù)述他今天一天中所提的問題,有的是問幼兒園老師的,有的是問同班小朋友的……問題千奇百怪:為什么樹葉有紅的也有綠的?為什么有的螞蟻會有翅膀?為什么牛奶不能換你的餅干……我略數(shù)了數(shù),這小家伙一天問了二三十個問題。利婭滿意地點了點頭!斑@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問利婭。“提問啊,”利婭笑瞇瞇地說,“拉米爾就是個問題簍子,總是問個不停。這沒什么,幾乎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問中長大的。”
我忽然發(fā)現(xiàn)了我一直在探尋的秘密所在:讓孩子保持永遠的探求心境!
【編輯點評】
很多家長都喜歡聽話、乖巧的孩子,往往有很多家長夸贊別人的孩子“文靜”,其實,在國外很多家長看來,孩子越“淘氣”越好。
兒童心理學(xué)認為,幼兒心理健康的標(biāo)準(zhǔn)之一是“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觀察事物,記得快、記得住、記得對。能就具體直觀的事物進行概括。肯動腦筋,想像豐富,善于對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提出各種問題,并能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學(xué)習(xí)中的簡單問題”。由此可見,孩子只有“文靜”是不夠的,甚至可以說“文靜”的孩子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家長甚至為孩子提出的一些“奇怪的問題”生氣、發(fā)火,這樣下去,孩子就是有一萬個為什么也不敢問家長了,對世界的認知進度也就緩慢了。
孩子“天真”固然可愛,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到10來歲了還和五六歲的孩子一樣“天真”的話,那可能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趁孩子小的時候,讓孩子展開想像的翅膀,盡情地提問吧,因為,問得越多,知道得越多。